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

原标题:《他 24 岁从硅谷来北京旅游,认识了张一鸣,投资头条现在赚了 2000 倍》作者:程天一来源:微信公众号 乱翻书(ID : luanbooks)
乱翻书去年曾经扒过,头条的天使投资人是刘峻、周子敬和王琼代表的海纳亚洲 SIG。张一鸣 13 年 1 月在做客网易手机时,披露今日头条在 12 年 11 月已获首轮 500 万美元融资,这轮融资来自 SIG (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以及华尔街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硅谷创业公司 CEO,并且其实融资 2012 年 3 月份就已敲定,不过因为 VIE 架构的一些政策所以导致资金年底才到账。12 年头条的 A 轮估值应该不会超过 3000 万美金,现在头条估值 750 亿美金,6 年时间估值翻了 2500 倍。考虑到稀释情况,A 轮投资人可能在头条身上获得了 2000 倍的回报。至于这几位在最早期投资头条的华尔街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和硅谷创业公司 CEO 到底是谁,一直无人知晓。直到上周在字节跳动七周年庆上,张一鸣讲了一个融资故事: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头条 B 轮是俄罗斯人 Yuri 投的大家都知道了,其实 A 轮捕捉到头条的也是一个美国团队(除了 SIG),在头条最艰难的 B 轮融资阶段,张一鸣向国内 30 多家 VC 讲解自己在做的事情无人理解,最后还是 A 轮的美国投资团队帮忙牵线找来了 B 轮的俄罗斯人。所以他们到底是谁?本文是今日头条融资故事的续篇,再来八一八这位来北京旅游的创业者,还有他传奇的父亲,以及背后机构的故事。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Matt Huang要介绍 24 岁之前的 Matt Huang,需要跟他传奇的父亲放在一起讲。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引爆环球金融风暴,倒下了一堆影子银行,其中有一家基金叫 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合伙人们年岁已高,选择把基金转手给年轻人,而不是在再花 10 年和新的债券市场搏斗。退休的创始合伙人中有一位叫黄奇辅。他是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MIT 金融学博士,34 岁在 MIT 拿到终身职,1993 年离开学界到业界奋战,之后 15 年间屡战屡败,几次大起大落,赚了无数钱,也亏了无数真金白银。(这位大神的故事见本文第二章)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黄奇辅的退休生活是这样的:那个没有跟爸爸天天讲话的大儿子,就是 Matt Huang。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黄奇辅全家福即使如此,Matt Huang 的成长经历也可以看得出有家学指导。比如他在 MIT 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而他老爸在台湾大学拿的是经济学学士——黄奇辅去斯坦福后发现台湾大学的数学教育非常差,只在大一修过微积分,于是在斯坦福念研究生时跟着本科生一起修数学,在第三年时又把全部时间都花在数学系。当然,数学系的背景也会有一些缺点,黄奇辅的回忆是:「Stanford 改变了我的命运,在很短的时间把很艰深的数学学成了,而且能用它解决很困难的问题。因为我首先问的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再去找工具。而数学系出身的人手上有很多工具,但是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所以 Matt Huang 在大学期间也有很多时间是在和好的问题打交道。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高盛纽约办公室2008 年,大二的暑假,Matt 在高盛纽约办公室实习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实时债权价格预测(Real-time bond price prediction)的相关工作。2009 年,大三的暑假,Matt 在 MIT 的担任经济学院的研究员,研究 Financial crises (金融危机), Knightian uncertainty (奈特氏不确定性)和 flight-to-quality (安全投资转移)。而他父亲的基金刚刚在一年前遭遇了金融危机。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大学毕业后,Matt 没有选择留在波士顿深入学界,也没有选择到纽约加入华尔街从事金融业。而是联合两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Alexander Spicer (和 Matt 同一级的同学,现在 Flexport 担任工程经理)和 Ashutosh Singhal (比 Matt 低一级的学弟,曾在谷歌实习),到加州去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成了「硅谷创业公司的 CEO」。这家公司获得了 YCombinator W11 的孵化,最初叫 Moki.tv,聚合了 Netflix、Hulu 和亚马逊,是一个「在线流媒体视频的个性化指南」。随后转型成为媒体广告分析产品,也就是 Hotspots.io。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根据其早年的媒体报道,Hotspots 主要提供的是这些服务:它能够提供诸如如何衡量 SuperBowl 广告的媒体影响力等服务,爬取各个公司在 Twitter 被提及的次数和整体社交覆盖量,还拥有可口可乐、H&M 和 Anheuser-Busch 等大型公司在广告上的花费,以确定其营销是否取得回报。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而 12 年的今日头条推荐给用户的内容都是通过机器进行社交兴趣挖掘、计算、放出,用户只需绑定某个 SNS 账号,程序就会用 3 秒发现用户兴趣,用 5 秒分析出兴趣 DNA,主动理解用户的「喜欢」,无需用户后续操作行为,无需用户去思考订阅「我喜欢什么」就能「热启动推荐」资讯。这种靠社交网络完成冷启动形成精准推荐的逻辑,做社交媒体广告分析的 Matt Huang 自然是一听就懂。所以他在 12 年来北京旅游经人介绍认识张一鸣听到头条的故事时,他的反应是「很惊讶,说这间公寓里团队的技术是跟硅谷接轨的。」最后他成为了头条的早期投资人。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2011 年,Twitter 广告销售额只有 2.59 亿美元。根据 LostRemote 在 2012 年的报道,Facebook 的用户只比 Twitter 大 1.69 倍,但广告收入却高出 22 倍。因此,出于对人才和广告分析工具的需要,在 2012 年 4 月,Twitter 收购了这家创业公司,交易金额至今没有披露。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Twitter 的广告产品包括 Matt 在内的三位创始人进入 Twitter 的广告部门工作,向 Twitter 的商业化团队负责人 Adam Bain 汇报。Bain 后来升职为 Twitter 的 COO,之后于 2015 年离开 Twitter 做个人天使投资,也很成功,是 reddit 的投资人之一。在被收购后,Matt 在 Twitter 的收入工程团队负责广告的相关业务,为广告主和 VIT 制作分析产品。本文开头字节跳动的投资故事,也就发生在此期间——Matt 从 2011 年开始陆陆续续地做着早期投资,有着一个豪华的 Portfolio:这些项目中最成功的的无疑是头条,Matt 在 2012 年在北京旅游时发现了这个项目,随后说服了父亲投钱,主导完成了对头条 A 轮的追加投资,对头条最艰难的 B 轮融资帮助很大。2014 年 2 月 19 日,《财富》杂志报道了一个独家消息,称红杉资本从高盛和 Twitter「偷取」了人才,引入了一对 junior 合伙人帮助基金进行成长期的股权投资(growth equity practice)。红杉当时正在为自己的第 6 期成长期基金募集 9 到 10 亿美元的基金。来自高盛的是 Andrew Reed,之前在高盛做 TMT 相关的投行业务,来自 Twitter 的就是 Matt Huang。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Matt 在红杉资本供职了 4 年时间,期间多次领导了对区块链创业公司的投资,于 2018 年 6 月离开红杉资本创建数字货币基金 Paradigm。红杉资本也对这支基金进行了投资,红杉的合伙人 Alfred LinkedIn 对媒体表示:「Matt 将仍然是红杉的好朋友,我们祝愿他取得极大成功」。2018 年 10 月,拥有高等教育领域第二大捐赠基金(300 亿美元规模)的耶鲁大学被爆出投资了 Paradigm,其一期基金计划募集 4 亿美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数字货币基金之一。Matt 在 Paradigm 的合伙人,来自 coinbase 的 co-funder,和他父亲黄奇辅也还有一层关系。黄奇辅 93 年到业界,95 年从高盛转向对冲基金,参与管理过两家基金,一家在 97 年就管理万亿美金规模,另一家是白手起家快速做到行业第一,却接连遭到世界级的失败。他前半生在学术界一帆风顺,28 岁从斯坦福的博士班到 MIT 去,34 岁拿到终身职,35 岁升正教授,这一年写出了后来清华北大都用过的金融经济学经典教材《金融经济基础学》,36 岁成为讲座教授。退休之后,他们又在早期投资领域东山再起,在头条一个案子上就赚了 2000 倍的回报。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黄奇辅编写的《金融经济学基础》富可敌国的基金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 LTCM),这是一家主要做债券套利交易的对冲基金,由华尔街的传奇与天才们于 1993 发起: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1995 年,这些天才希望寻找一个中国人,将他们的交易策略待到亚洲,黄奇辅由于在衍生品交易上的出色工作受到了他们的青睐:「创始人打电话给我说,‘奇辅我今天下午在纽约,我们可以一起吃个饭’,long term 的创始人那时候在华尔街基本上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非常有名,影响力非常大。当你接到电话说要跟他吃饭那就只好去跟他吃饭。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呢,他完全没讲 business 有关的,都在问我家人、小孩怎么样,讲了一个晚上完全再讲个人的问题,于是我们吃完就回家了。 」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黄奇辅(左一),JW (右一)但是高盛已经许诺他们的衍生品交易负责人黄奇辅,待到 1996 年就能成为 Partner。黄奇辅的老婆——Caltech 的电脑博士、耶鲁大学的教授,也不太希望回亚洲。于是这样的饭局持续了几个礼拜,最终老婆答应让他试一试,黄奇辅也就离开高盛,成为长期资本「梦幻团队」的一员,在东京办公室负责亚洲市场。之后的两年里,黄奇辅帮助长期基金建立了亚洲市场,他用一个 idea 帮助长期资本把在日本一直亏本的衍生性产品和债券交易变成了一个赚钱的生意,并因此在 1997 年被提升为合伙人。当时的长期资本管理了 1 万亿规模的资产(大部分是金融衍生品),同期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最高峰管理规模不过 220 亿美元,桥水基金只管理几亿美元,中国 1997 年的 GDP 也才 9616 亿美元,可见其财务杠杆之大、量级之恐怖。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俄罗斯金融危机情景然而,1998 年,俄罗斯破产,没有人替它买单。长期资本由于其过高的杠杆和对「别国会出手帮助俄罗斯」的坚信,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9 月 23 日,美联储出面,组织以高盛、美林、J.P 摩根为首的 15 家机构注资 37.25 亿美元,购买 LTCM90% 的股权,共同接管了 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这是美联储历史上,唯一一次对对冲基金的出手。经此惨败,黄奇辅投在长期资本中的积蓄亏光。但他又迅速联合斯科尔斯等人创立 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白手起家,严格控制杠杆。基金最初管理规模只有 4500 万美元,当时办公固定成本又很高,在最初的一年,仅靠管理费的话几乎是开张一天就亏一天。凭借黄奇辅和斯科尔斯的过人天才,这支基金规模迅速增长,2007 年达到 50 亿美元。当时业务之忙碌可以从他的讲述中一窥:「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这个 fund 是做这个的世界上最大的,而且我们只有一个办公室的人,两个办公室。在北京我们雇佣了一大堆写程式的人,但是交易我们全部在美国,然后我们的公司基本上是一天 24 小时的,早上大概两三点我们对欧洲的交易员(工作),到了早上七点半美国进来了,下午三四点钟亚洲又进来了。」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黄奇辅的新基金又犯了长期资本的错误——他们认为美国政府出手救了贝尔斯登,就会出手就雷曼兄弟,而不是放任不管。然而悲剧就这样发生了,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 净值迅速缩减,黄奇辅和斯科尔斯经此一役宣布退休,让年轻人去适应灾后新形成的债券市场。退休之后,除了和孩子们待在一起,黄奇辅和其他现任或前任金融专业人士于 2011 年成立了 Starling Ventures,对早期和成长期的技术企业进行投资,投资组合包括了头条、最右和 Coinbase 这样的明星公司,仅头条一个案子就有单笔 2000 倍的回报。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他大儿子 Matt Huang 的新基金的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是 Coinbase 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之一,他在这个加密货币交易所供职了 6 年时间,负责其日常运营。而 Coinbase 正是 Starling VC portfolio 的一员。头条能得到 DST 和 Yuri 的关注,并且在 2013 年 9 月完成 B 轮融资,也有黄奇辅和 Starling VC 的帮助。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不知道红杉中国跟红杉美国的信息互通机制是怎样的。反正 Matt Huang 加入红杉美国的日子稍微晚了点,他在 2014 年 2 月离开 Twitter 加入红杉,因此没能更早地把自己的经验与认知带给红杉中国和沈南鹏。在红杉中国发现头条并一直积极推动的是比 Matt Huang 大几岁的曹毅。曹毅后来披露红杉错过头条 B 轮的细节,头条 B 轮 2013 年 9 月 close,而红杉内部本来已经通过的,却因为价格因素最终放弃掉了,当时的草根创业者张一鸣没能见上投资大佬沈南鹏。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曹毅在头条 B 轮时在红杉内部推荐没被通过,后来他离职创业做了源码资本,成了张一鸣唯一个人投资的公司。有个好玩的彩蛋是:曹毅从红杉离职创办的源码资本,和红杉中国的英文缩写是一样的,都叫 SCC,常被调侃作小红杉。沈南鹏后来在各种场合都会分享错过今日头条 B 轮的经历,敢于直视这个 miss,在 8 个月后以涨了十倍的估值再进入,要知道此时的头条还几乎没有收入。揭秘风投Paradigm创始人Matt:24 岁认识张一鸣,投资头条赚了两千倍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这也是红杉令人佩服的地方。由于沈南鹏的饥饿感,红杉既有始终走在最前端的魄力,又有靠管理规模打捞头条这种案子的能力,即能去投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那些案子,又敢于去投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案子。这种敢于在价格比较高的情况下进入的策略,不仅在头条上成功了,在其他案子上也屡屡得到验证,这是红杉管理规模大的优势,也是它管理规模大的原因。
参考资料:1、金融模型之父的陨落2、What Twitter’s acquisition of ‘Hotspots.io’ means for social TV部分内容由乱翻书整理自黄奇辅在台湾大学的演讲

原创文章,作者:惊蛰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mlm.net/wang/551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