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三家银行倒下,不是币圈的错!危机是如何发生的?_链圈子

短短一周,美国三家银行相继发生危机。但这并非加密产业的错,而是银行的系统性危机,究竟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未来又会如何?

一周内三家银行倒下,不是币圈的错!

短短一周,两家(截稿前Signature Bank关闭,数量上升至三家)美国银行Silvergate Bank、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相继发生危机。

也因为恰好Silvergate Bank对加密货币业者相对友善,再加上矽谷银行是全球主要的美金稳定币USDC的发行商Circle的其中一家银行伙伴,许多人误会这场危机是从加密货币烧往传统金融,实际上却是完全相反的,不仅如此,这是银行的系统性危机,最糟糕的情况很可能是恐慌、挤兑,接着是一连串的银行连环爆。

我们收到很多投资人、用户和周围亲友的询问,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理性,因为市场最容易在不理性的状况下失控,原本可以避开的最糟情况,却无可避免。因此,我希望能藉由这篇有点长的贴文,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像XREX交易所这样的区块链金融机构,如何评估、分析、推演和应变。

Silvergate、矽谷银行相继倒闭,敲响什么警钟?

首先,我必须要说,这个仍持续延烧中的危机目前看起来,非常不乐观,我心中有很深沉的忧虑,而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一定不是唯二两家,我认为有许多商业银行都面临一样的压力,有很大的可能性,我们会陆续看到更多的银行发生困难,引发骨牌效应,而这是我们所不乐见的。

身为XREX交易所的共同创办人,我们即使在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都没有曝险,但我们一如往常,将我们掌握的各方讯息做最极端的设想与沙盘推演,并已启动应有的各层风控措施。说实话,我们目前最头痛的,不是应付大家在新闻或市场上看到的既有讯息,而是在思考,如果事情真的演变成了最糟的情况,我们身为交易所经营者,如何维持服务与运营?并确保用户资产获得最妥善的保障?

一周内三家银行倒下,不是币圈的错!危机是如何发生的?_链圈子
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两间银行的危机,主因并不在加密货币产业,是传统银行的风控与资产配置,直接牵动这一切的。

如同我一开头就说,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两间银行的危机,主因并不在加密货币产业。那主因是什么呢?是传统银行的风控与资产配置,而直接牵动这一切的,正是近一年来美国联准会的疯狂升息。

我之前曾经在之前的《Web3 大西进》Podcast中说过,金融就是金融,它不因是传统金融还是区块链金融而有所差别,这场危机和所有人都会切身相关。

自由市场与政府介入如何平衡?

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因此在开始说明这之前,我想要引述两位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名言,一个是古典学派的亚当史密斯:「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另一个则是凯因斯学派的凯因斯所言:「在长期,我们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上面的这两句话巧妙地诠释了当下我们遇到的矛盾,「自由市场」与「政府介入」之间的角力与平衡。这篇文章不是针对区块链产业而写,而是针对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要高度警觉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一切对于明日金融和经济的冲击,加密货币业者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

亚当史密斯主张,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经济运作无须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干预并非自然产物,它有可能暂时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

一切应该要回归市场的自由机制。古典学派相信,只要市场资讯是完全透明和自由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相互拉扯,市场中所有的供需和价格都会仰赖市场机制这双「无形的手」来控制和平衡,让一切资源得到充分且适当的分配,进而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危机时,财政、货币政策的积极介入

不同于古典学派,以凯因斯为首的凯因斯学派认为,只要我们遇到经济危机,政府就应该积极介入,运用其所掌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手段去干涉。尽管在介入过程中这会产生预算赤字,但若问题解决了,税收就会增加,赤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这也是凯因斯会有「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这句名言,他相信,放任自由市场去达到自我修复虽然可能较无后遗症,但那会让当下的人痛苦,况且每个人都是在当下而活,长期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死人。因此,政府的职能就是要专注在解决我们当下遭遇的经济危机。

市场机制和政府介入永远都是没有结论的拔河,但从2008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开始,我们看到政府介入的力道急剧加大,距离我们最近的莫过于是三年间,人类遭遇新冠肺炎冲击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大印钞运动,这一剂又一剂猛药不可能没有副作用,直到现在我们讨论著矽谷银行这样的银行优等生无预警倒闭,都和这些事情有关。

也唯有我们回顾昨日的根源,我们才能知道自己今天真正经历的是什么,又要面对什么样的明天。

危机起源:从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谈起

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两间银行的危机,我认为得从2008年谈起。当时次级房贷引爆的连动债,造成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贝尔斯登等多个历史悠久的银行巨头,相继遭遇流动性危机,破产的破产、被接管的被接管、被收购的被收购,全球金融秩序瞬间崩盘,当年冰岛的国家破产危机造成的惊吓,至今仍历历在目。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决定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手段大力干涉。一般调控经济的手段是以财政为优先,亦即政府会以「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为前导,若是无法奏效,才得祭出货币政策。

以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不外乎「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两大手段。从2008年开始,这些应该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名词了,究竟联准会放鸽还是放鹰,升息多少码和升息速度,都牵动股市、汇市、币市与各种市场反应。

由浅至深,即便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政府,可以做到最极端的干预,不外乎以下四点:

  1. 向市场注入无限规模的货币供给
  2. 在0与无限高的两个极端值之间,随意调整利率
  3. 直接扮演信贷和资产市场交易的庄家
  4. 无限举债

以上,我们全部在短短这几年内全部见证到了。

因应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次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止血效果,却也打开了QE这个危险武器的潘多拉盒子。从本质而论,QE就是为市场注入海量的货币供给,直接将利率降低至趋近于零,只要控制不当,很可能引发恶性通膨。

很幸运地,前两次QE的实施不仅达到目的,也未引爆高通膨,本是该退场收手且善后的最佳时机,可以温和地回收市场泛滥的资金,让市场回归应有机制。很不幸地,政府食髓知味又适逢选举,两次QE都没有通膨飙高又为他们壮胆,2012年9月硬是实施了至今依旧争议十足的第三次QE。人算不如天算,2019年爆发了所有人都无曾预想过的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等登场,全球经济瞬间停摆

新冠肺炎让美国祭出的第三次QE,注定是场失败的豪赌。原本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QE扭转高失业率并加速国内经济成长。只要国际经济复苏,金融市场就会活跃,美国的失业率将会有效降低,一切就会恢复荣景。

此决策在初期也确实奏效,美国也一度开始为第三次QE善后,但新冠肺炎让全球经济瞬间停摆,三次QE累积的业障,犹如潮水退去来不及穿衣服,只能硬着头皮实施第四次QE,避免全面性的经济崩溃。

QE从温和善后变成流血断腕

连续四次的QE,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严重泛滥,开始出现通膨迹象,若是不有效地回收资金,将可能演变成难以收拾的恶性通膨。这也是我们从「疯狂印钞」走向如今「疯狂升息」的开始。

2022年3月美国联准会激进地迈开升息步伐,同步对市场释放「将无限升息至问题解决为止」的讯息。

回顾过去不到一年,联准会已升息8次共450个基点(25个基点为一码),一口气将利率由趋近于零拉到接近5%:

2022-03-17 : 升息一码,至0.25%~0.5%
2022-05-04 : 升息两码,至0.75%~1.0%
2022-06-16 : 升息三码,至1.50%~1.75%
2022-07-28 : 升息三码,至2.25%~2.5%
2022-09-22 : 升息三码,至3.0%~3.25%
2022-11-03 : 升息三码,至3.75%~4.0%
2022-12-15 : 升息两码,至4.25%~4.5%
2023-02-02 : 升息一码,至4.5%~4.75%

无限举债

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已于今年1月,达到31.38兆的法定上限,目前国会正在推动「取消债务上限」,并警告若不通过,美国将无法履行义务增加违约机率。

而银行是政府整体金融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一环,也直接参与了公债的竞标,当然就得负起配合施政的角色。

从这里开始,就是我们如今看见的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破产风波。

国债与升息,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压力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是吸取用户存款,提供利息并运用资金发放贷款,这也是货币市场的核心。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而非投资。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用户存款,为了因应活存用户随时提领的需求,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不会将投资部位大量配置于长期债券。但是,因为联准会QE导致债券利率降低,短期债券的利率不具有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国债具有较好的利率,商业银行开始将头寸移往长期国债。

但是,当联准会进入升息循环,市场利率上升,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存续期越长,价格受债券殖利率影响越大。

联准会前所未见的升息速度,正式导致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两大银行陷入破产危机的主因。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也是银行风控不当,但是,银行的投资和风控多是以历史数据为判断依据,联准会的极端大家并没有经验可言,判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更何况这次出事的并非信用评级与过往成绩极差的银行,而是像矽谷银行这样的传统金融优等生。

Silvergate、矽谷银行拥有大量长期债券,违反常理

从Silvergate的报告看来,他们将高达8成的存款都陆续拿去购买长期债券,令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还是超过10年期的债券。而矽谷银行现有的资料显示,他们出售了所有可以出售的债券,价值210亿美元且认列18亿美元的亏损,大部分是美国国债。

平心而论,这是有违常理的,尤其是Silvergate的悲剧,任何有一点常识的专业银行家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操作,更遑论Silvergate本质上并不是间大胆的银行。

也因为美国公债可以用持有至到期的方式(Hold to Maturity,HTM)的方式认列,并不用在每季财报上以市值认列损失。因此,在Silvergate的策略中,只要能确保用户的提领和转帐顺畅运行,也就是做好流动性管理,就能透过长债获得较高的报酬。

然而,这个如意算盘被疯狂升息给压垮了,因为升息对企业户造成压力,用户存款的流动性变高,放出去的贷款违约率也上升,一连串的打击逼得Silvergate必须将这些HTM的债券,以市价变现偿还,瞬间被迫认列亏损,到最后无法如其产出财报,因为帐上亏损已经累积到不得不宣布清算倒闭。

这一切,是加密货币产业害的吗?

从前面的论述,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的危机,和加密货币并无直接关系,甚至应该说,加密货币产业和许多其他把钱存在这两家银行的企业与个人户一样,都是受害者。

尽管先前全球第二大的交易所FTX倒闭,造成许多人恐慌抛售加密货币,甚至一直将稳定币换回美金,间接对银行造成挤兑现象,但这是银行承接相关业务时,已知的加密货币产业特性。加密货币产业在市场稳定时,也为这些银行创造了最稳定的存款来源,许多甚至还需另外支付银行高额的管理费用。

很可惜的是,爆发这样的危机时,许多舆论都将危机源头指向加密货币产业。

一来是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变化没有太多了解,二来也是对加密货币产业的误解与偏见。这次危机,USDC发行商Circle因为是矽谷银行的存户之一,就面对了巨大的市场挤兑压力,但是USDC过去一周的不稳定,实际上是因为银行的问题所导致。

另一方面,Silvergate一清算,就有许多人立刻为它冠上「加密货币银行」的名称,这不只是对加密货币产业不公平,更容易对这场仍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产生误判。

现在,加密货币产业可以做什么?

单纯以宏观的角度,我希望呼吁大家不要FUD(Fear、Uncertainty、Doubt,也就是恐惧、疑惑、怀疑),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场危机来自传统金融,加密货币市场是遭到波及,但因为我们也是全球经济与金融的一环,不可能完全隔绝在外。

如果你为了避险或因为恐惧,想要抛掉手边的稳定币USDT和USDC,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以将USDT和USDC换成比特币或以太币等主流的加密货币,这可以降低Circle和Tether两家稳定币发行商处理赎回的压力,不然也会迫使他们去瞬间挤兑银行。

如同我在一开头就提到的,我相信有很多商业银行都正在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我很不希望看到的是令人惊心动魄的银行连环爆。

这次,Silvergate和矽谷银行的倒闭危机,和之前FTX交易所的事件不一样,问题源头不在USDT和USDC,而是因为传统银行遇到了系统性的风险而遭到波及。

我自己是交易所的经营者,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的信仰者,我当然不认同银行今天闯出来的祸,但我相信,不管是Circle还是Tether都已经积极在处理,但他们能做的真的有限,而银行的资产也都还在,只是需要时间换取空间。

这次的问题,绝对不是对加密货币产业抱持友善态度的银行独有的问题,而是很大部分的美国商业银行,都做了相同的事。这是系统性的问题,商业银行固然是第一线,也需要承担最直接的责任,但整体的体系崩坏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相信也盼望,政府要有正确且即时的作为,因为我们真的承担不起,在银行连环爆之前,我们需要理性、正确、且快速的政府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惊蛰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mlm.net/wang/3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