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区块链时,经常会看到"Decentralized" 这个词,而大部份人都会翻译其为"去中心化",而在网络上找了大部份的文章亦然,所以基本上都是"复制贴上",人云亦云,但又不明白这个词的实际概念。
在理解或讨论一项未知的事物前,必先理清该事物的本质或定义。
如果开始时就对该定义模糊或差生误解,将对后面的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个人理解"Decentralized"这个词应该翻译为"无关键中心化"、"多中心化"、"弱中心化"、"分布式",即系统中不存在中介无关键节点,而不是"去中心化"。
2016年6月30日,在W3C区块链标准会议上,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EthCore明确表示,不再使用Decentralized这个词汇,而是使用P2P、Secure、Serverless这里纯技术性的词汇。
当然,EthCore团队只是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一家创业公司,并不能代表整个以太坊基金会和社区的观点和立场。
不过,要完全理解区块链,首先弄清楚Decentralized这个词背后的实际意义是有必要的。
最早在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在比特币白皮书(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中,亦只使用 Peer-to-Peer ( P2P )描述区域链技术及加密货币 ,而 Decentralized 这个词在通篇文章中根本没出现过。
好,那既然中本聪在白皮书中并没有提到Decentralized,那我们先看看他提及的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 Network是怎样的。
这张图就很清楚了显示了 Centralized (中心化)、 Distributed (分布式)、 Decentralized (无关键中心化)、 Peer-to-Peer (点对点)四种网络结构的分别。
Peer-to-Peer Network 点对点网络
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 Network,简称P2P),P2P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很多年前网上很多文件共享服务、视频直播服务就是使用P2P网络协议实现的,大家还记得BitTorrent(BT)吧?它比Blockchain还要早出现,它亦是使用了P 2P网络协议来实现的。简单来说,P2P网络是一个对等网络,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相当,没有任何节点属于中央控制地位,也没有任何节点扮演交易中介的角色;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Server Side服务端,亦是Client Side用户端;节点可以选择随时加入,随时退出;节点可以选择运行所有的功能(Full node),也可以选择运行部分的功能;节点越多,整个系统的运算能力越强,数据安全性越高,抗破坏能力越强。而大家耳熟能详的比特币Bitcoin则是采用了P2P网络协议。
在出现比特币之前,大家对于交易都总是双方交易需要一个具有可信的中心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角色,任何经过这个中心化机构的交易都会被记录及监管。而当比特币出现后,由于比特币是采用P2P网络协议,大家的交易再不用像之前那般需要中间人,而是可以直接地与对方交易。
那再来看看 Decentralized 又是怎样的?
Decentralized 无关键中心化或分布式
Decentralized 这个词个人理解应该翻译为"无关键中心化"、"多中心化"、"弱中心化"、"分布式",即系统中不存在中介无关键节点,而不是"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首先有个很明确的概念就是:没有一个节点会被其他节点指示应该做什么,整个网络中没有属于关键中心的节点,所有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当网络中任一节点停止工作或退出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非常稳健。
Decentralized其实要表达的是减少对"中心"或"关键节点"的依赖性。目前网络上大部份的系统及服务,都是Centralized中心化形式构成,比如说Facebook, Twitter, Google等等,虽然这些公司内部的系统架构及网络都采用分布式网络作为他们的服务底层基础,目的是为了提高运算能力及数据可靠性、缩短服务响应时间。那就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是同时成为中心化和分布式的。但对用户而言,系统中所有数据、资源、管理权等其实都集中在这些公司手上。这种类型的缺点是,当用户增加,该公司的集中管理的基础设施、伺服器、网络都要随之而增加,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所有用户,当然,以目前这些公司的体量,发生机率很低,但,谁说得准呢?另外,倘若他们公司的伺服器不慎被入侵,数据库内所储存的资料可被篡改或窃取,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所有用户的数据都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权力掌控于少数人手上。
Decentralized无关键中心化网络中并没有中央的伺服器的特性,一旦在Decentralized网络中发布了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分布式应用)就无法撤回,亦不能停止。DApp中的数据会在所有节点中都存在,每个节点均是独立而不受影响的,任何一个节点停止工作或损坏时,整体网络仍然能保持运作。有很多建基于Decentralized无关键中心化网络的数据库系统上的DApp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比如: BitTorrent 、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 等等。
同时,关于Decentralized,还有几个定义也要了解,这将会对后面学习区块链会更容易理解: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s)分布式应用
分布式应用简单可理解为运行在Decentralized 分布式网络中的应用程式。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 分布式组织
在大部份传统的组织结构里面,是集权且具有层次结构的组织。而DO则是赋予它所有员工权力一种方式。简单理解就是权力下放,但完全分权并不一定是做事的最佳方式,所有D O会针对有不同程度的权力下放。
简单理解就是以往公司都要员工在集中在一个几个办公上班,资源共享,方便管理及监管。如选择DO这种方式,则可让员工在任何地方上班,远程协作,更具弹性。
而DO更多是形容这种组织结构方式。
Automated Agents (AAs) 自动化代理
A A自动化代理,就是一堆软件在没有任何人的干预下自主运作的。
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电脑病毒。
当电脑中了病毒后,病毒会自行复制并以预定好的程序自行传播感染其他电脑,而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病毒的开发者并不需要每次都手动决定病毒该如何复制,以什么方式传播等等的手动操作,病毒就会自行地严格按照开发者设计好的思路执行。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分布式自治组织
DAO即分布式自治组织,大致上结构和性质都与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分布式组织一样,不一样的是,在DAO中,是由A I(人工智能)做决策及维护的,而不是由人类做决定。DAO就像一个全自动的机械人,当它全部的程序被设定完成后,它就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开始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作过程中,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自我维护及升级,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来完善并适用于它周围的环境。
DAO的形态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某种数字货币,也可以是一个系统或者机构,甚至可以是无人驾驶汽车。
他们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货币传输(如Bitcoin),应用平台(Ethereum),域名管理系统(Namecoin),或者是任意一种其他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显然更像是特定机构的股票而不是单一的货币。每个DAO都有其自己的条款和条件。你将永远有权查看你拥有的、可支配的、数字货币形式的DAO股份,并且有可能从中获得股息。
比特币和以太坊就是典型的DAO,绝大多数的规则都是公开透明的,如数量上限,竞争记账的共识方式和规则等,你从某种程度可以将它看成一个没有人控制的支付机构,而每个拥有比特币或以太币的人都会是该机构的股东,而那些矿工和开发者也通过贡献自己的服务成为该机构的参与者,当该机构被越多的人需要时,他们持有的股份权益就有可能会增值,增值之后他们就可以分享机构的收益,参与机构的成长。
总结地说,DAO是一种全新的机构形态,可能是未来互联网上组织形态的雏形,不受任何单个人的控制却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自己进化和发展。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Companies (DACs) 分布式自治公司
DAC即分布式自治公司,与DAO大致都是指一种建立在区块链上,无需并也不能人工干预,且可按既定规则自主运行的公司、企业、政府等的组织形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该组织的服务权
DAO和DAC这种概念其实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密不可分的。
在学习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概念及专有名词及定义,需要实际地理解及消化,如在初期对概念及定义一知半解,将会对后面的识知造成障碍。在这篇文章中详细地解释了Decentrailzed分布式网络及Peer-to-Peer点对点网络,亦介绍了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s)分布式应用、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 分布式组织、Automated Agents (AAs) 自动化代理、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分布式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Companies (DACs) 分布式自治公司等与区块链技术相关概念。
原创文章,作者:惊蛰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mlm.net/bi/31911.html